書名:軟技巧,還是硬道理?──你會感謝有人告訴你的職場生存術
The Hard Truth About Soft Skills: Workplace Lessons Smart People Wish They’d Learned Sooner
作者:佩姬克勞絲(Peggy Klaus
譯者:洪瓊芬
出版社:商智文化
出版日期:2008.12

「為什麼沒有人告訴過我……如果有人事先告訴過我的話,為什麼我沒有聽進去?」這個問題我從小聽到大,而這個問題的價值是六萬四千美元。每一年我所輔導訓練的商場好手有上千名,這些人在述說自己遭遇時都會一再提出這個問題。

不管是有經驗的老鳥,還是青澀的菜鳥、年紀是大是小,從他們錯失良機或是入錯行的故事中,最讓我驚訝的是,他們焦慮或沮喪的真正原因都和技術或專業不足無關,而是他們在軟技巧這個部分沒有下夠功夫;而這種非技術性的特點,也正是職涯能否航向成功彼岸的關鍵。但是如果說軟技巧這麼重要的話,為什麼大家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才學得來?最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不認為它有什麼了不起,而且也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。

畢竟在這個硬碰硬、以結果導向的商場上,一旦被冠上「軟性」一詞,應該沒有人會覺得你能搶到一席之地,或能對結果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大家通常都覺得軟技巧反正就聊勝於無嘛,甚至說不定把它看成跟你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色一樣,怎麼都不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。


這就好像你說馬友友之所以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大提琴家,純粹是因為他的基因是一樣的意思。雖然他的一些音樂才華和成就與
DNA絕 對有關聯,這點是無庸置疑的,但這樣說等於抹煞了他為什麼功成名就的原因--他得要嚴謹地研究練習、得跟樂團磨合協調、要定下投入音樂生涯的目標、要承受 風險、要發展及推銷他個人品牌、要跟指揮家交手、還要與觀眾交流。從馬友友的例子看來(其他很多成功的例子也一樣),軟技巧如果沒有被特別看重的話,最起碼,跟那些硬功夫同樣值得我們的尊敬。換句話說,軟技巧一點都不「軟」。


了解自己與知道如何工作一樣重要


就算熱情、天分和領悟力三者兼具,也不見得是成功的保證。想要知道你的福分何在、終生職志為何,或者找到任何你心甘情願每天花八到十個小時做的事,唯一之道 就是要完完全全了解自己。十多年來我輔導各式各樣職場人士的心得是,那些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的人,最後都會落得淨做些不會成功的事,不然就是做得很痛 苦。他們沒有想清楚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工作,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投入什麼天分或長才,或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優缺點會對自己所選擇的工作有什麼影響。 說真的,道理很簡單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某些天分是比別人更適任一些工作。假如你找到了一份可以完美匹配的工作,你可能可以揮灑更自如;但如果你找到的是一 份完全不適合你的工作,你只會把自己累到死。


為了要知道你如何才可以揮灑更自如,請認真了解自己。就把它當成是你買了一份很特別的保險,這份保險可以讓你降低心臟病發的機率、減輕你的焦慮與壓力、減少金錢或時間的損失。


死忠派現在吃不開了


近幾年來,一年換好幾個老闆的找工作模式已經生根了。光是看
XY世 代跳槽族的履歷我就被打敗了。可以確定的是,你待在同一家公司的年資,在過去可以拿來當你最大的特色,但現在已經吃不開了,整個徵才市場完全顛覆。現在人 力資源部的人只要看到有人在同一個地方上班十年,心裡就會開始狂拉警報:這個人可能不太能承擔風險;這個人在公司裡應該是小角色。

現在的企業喜歡的是擁有十八般武藝的人。如果你想保有競爭力,一直占鰲頭,那請把你的刀磨利點。這種事情會發生不是雇主的責任,而是你自己的。你得衡量一下 你的技能,看看你在工作上每一個層面的效率及成功率,在公司整個競爭力排行榜中是排名老幾。

如果公司的訓練或是人力資源部門不提供這些資料,就去看看和你 相同領域的人現在用的是什麼樣的新技巧。認清你目前的職位若要成功,你要具備什麼最關鍵的競爭力,然後想辦法把這個洞補齊,就算可能要花時間和金錢去進修 也得做。如果在既有的工作或職位上,你的技能已經沒有升級空間了,那麼考慮換新工作吧。


沒辦法交差就別答應,但留意你的拒絕方式


無論你是協助某個重要案子,或是在某個特殊的委會員服務,當你很想討好某人(特別是老闆)時,極有可能就會接下額外的工作。有時候我們點頭同意是基於害怕漏 掉升遷或加薪的機會,有時候則是因為你的重要性被過度吹捧,得意忘形而答應。但不管是否基於良善的動機答應,一旦我們發現時間不夠或資源不足以完成任務, 無法如期交付或是根本就想擺爛不做了,往往都會悔不當初。此時恐懼與悔恨交織,我們會質疑自己為什麼一開始要答應。


「為 了要建立別人對你的信任感,一開始我們都必須做一些犧牲,一旦這份信任建立之後,你真的就得作出取捨。」陶德說。他是一家電子公司操作部門的主管,同時也 是有兩個孩子的單親爸爸。他補充說:「我們都會盡力發揮極限,但長期吃下超過你可以處理的工作量,肯定最後就是會讓人失望。」不過,和開口拒絕同樣重要的 是,如何拒絕的方法。舉例來說,如果老闆要你和她一同去參加公司的指導委員會議,不要立刻說不行。先請她幫你把手頭工作的優先順序排出來。


你不要這樣說:

啊,對不起,我不能去。妳已經派給我太多工作了!

要改成這樣說:
我很想去,可是如果我去了,妳最近給我的那三項專案就有一份會被耽誤到進度。妳覺得有哪一份是可以先暫緩進行的?我才能去參加這個會議。

你不用當每一個人最好的朋友--那是上帝派給狗的任務


一直被認定「濫好人」會引來別人的不信任感,也會讓你猜疑。這也會和你要求的效率起衝突,失去你對他的敬意。不要誤解我的意思,你討不討人喜歡對你的人生很重要,對你的職場也一樣重要。


希望被人喜歡很正常,但這個想法請和一件事實中和一下,那就是「成為每一個人最好的朋友,未必能幫你把事情做好。」身為業務處長的戴文就希望自己當初早點學 會這點就好了。幾年前,他帶領他的團隊接受一項會挑戰每個人天分和技能的複雜任務。他說:「整個任務進行到一半,我搏命取悅每個人才了解到一些事:身為一 個有效率的領導者,意志要堅定,立場要穩固,而且要堅持負責到底。你要認知到,這樣一定會讓某些人不高興。但這樣是可以幫助他們成長的,而且如果你幫助別 人或你的組員做到這點,不只會贏得他們的尊重,而且幾乎是得到他們永遠的崇敬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th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